启  智  文  坊  学  堂
       招收小学1-6年级    初中7-9年级学生
报名热线:4001-570-585;136-0957-0585

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

 二维码 2

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
作者:樊秀峰 吴振祥 简文彬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8年第01期

        摘 要:新上岗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技能双重达标才能取得教学上岗资格,其中课堂教学技能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在梳理新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基础上,分析目前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掌握现状,指出新教师须深入领会“导课”“互动”“小结”等几个关键教学核心技能,以及今后教学须不断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技能;新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1-0010-02

        促进新上岗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尽快进入教学一线,是高校每年都会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高校教学梯队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确保各类课程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在配合学校、学院督导新教师把好教学关的过程中,通过连续多次对新教师各教学环节的指导,尤其是课堂授课环节的多次连续跟踪听课,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在此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一、新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

        新上岗教师面临如何通过教学关的问题,每位新教师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考核,才能取得教学上岗资格,才能作为本科课程的主讲教师。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都须经过培训达标。其中教学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新教师助教期间应熟悉并掌握课程教学各环节

        (备课、试讲、辅导答疑、作业批改、习题课、考试命题、试卷分析评价、带实验等)的具体方法。

        2.新教师应熟悉并学会运用课堂教学的核心技能

        (新课导入的技能与方法、板书和课堂语言表达的技能、营造良好师生互动氛围、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等)。

        根据多年的培训效果来看,教学理论部分较好掌握;教学实践部分对教学各环节(如备课、考试命题等)的训练也较容易领悟与掌握;而课堂教学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技能的把握是最难的[1-2],也是最重要的。

        (一)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教师需要了解大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熟悉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的规律,掌握助教环节的各项教学、实践技能技巧,灵活应用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课堂教学水平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从事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

        1.专业素养要高。教学内容要求熟练,对专业问题的阐述能做到简练准确,教学内容能联系专业发展及实践应用。

        2.职业素养要强。责任心强,教学准备充分,认真备课,精神饱满。大方自信,讲课有激情,教姿、教态端庄文雅,文字、画面工整清晰。课堂控制能力强,学生专心听课,课堂秩序好,表现出教师为人师表,教書育人的风范。

        (二)新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

        1.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内容组织逻辑性强,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2.教学方法灵活巧妙。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能完全脱稿讲解,不过多依赖PPT。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善于启发引导,师生充分互动;讲课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教学时间利用充分,分配合理。

        3.教学手段多种配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二、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现状

        目前可以进入高校的教师,学历水平都要求非常高,专业功底十分深厚,但是面对课堂教学这个全新的挑战,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内容组织无逻辑性

        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思维跳跃,讲解内容逻辑性不强,想到哪讲到哪,学生一节课听下来,不知到底讲什么,根本抓不住重点;还有的教师,专业功底比较深厚,讲课像作学术报告,直接应用一些学生没有学过或者还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先如何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上。更有甚者,教学内容完全是书本的电子化版本,没有任何扩展,没有重点,似乎学生不来听课也无任何影响,自己看看书就全部可以消化了。

        其实,针对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的学生,他们无任何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问题的讲解必须有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要经过怎样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整个课堂授课内容环环相扣,逻辑相连,思路明确,结构严谨。学生从根本上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呆板,无启发性

        新任教师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眼睛看着讲台或屏幕,语速飞快地沉浸在自顾自的讲解之中,没有任何教学互动,全然没有顾及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回应是什么?听懂了还是没有听懂?PPT依赖性明显,更有新教师会对着屏幕念,典型的照本宣科,脸朝PPT,背对学生。有些教师稍好,备课比较充分,内容相对熟练,但是讲课方式以陈述式平铺直叙为主,语速快,语音、语调平淡,没有教学激情,无任何问题交流,无启发思维意识。

        事实上,教学是双方的行为,不是单边兴旺。应面对学生,用亲切的眼光看学生,语速放慢,用自己的语言自信、自如地表达,语调抑扬顿挫。尤其在提出问题时,要有足够的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通过不断的互动既可以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也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借助身体语言,使用教鞭来回走动增加教学感染力,试想一名教师如果手插在兜里,倚在讲台旁边,那他无论如何也讲不出生动有趣的课来。

        (三)教学手段生硬,无灵活性

        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单页面文字过多、过密,重点不突出;课件标题序号不规范,结构混乱;图形采用课本的扫描图,模糊并且透着对面的字,效果非常差;颜色搭配不当,字体显示不清楚。

        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PPT应该和板书有效结合[3],特别像一些公式推导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们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边启发,教学效果才比较好;对于一些图形和图表就必须借助PPT,但是对于图形建议教师自己绘制,尽可能不用扫描图,教师可以利用底图上搭配颜色或线条动画等突出要讲解的内容,就可以使概念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4],易于学生理解,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肯定好。

        三、新教师须领会的几个教学核心技能

        经过跟踪听课,新教师们不断地完善与充实课件内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整体授课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对几个关键核心技能的把握和理解还不够到位。按照一堂完整课设计的理念,开始上课时课程的导入,课程中间互动式的启发以及一堂课结束时的小结都需要精心设计。

        (一)“导课”注重变化创新

        导课是一节课的开场,开场是否精彩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5]。

        新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时,目前主要是“温故知新”式,即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但是温故有时与新知无任何关系,两张皮硬连在一起。有的教师的导课时间太长,不能顺利地引入新的内容。每节课都是如此,“导课”其实就成为一种概念的存在,并未发挥实际的作用,反而占用了其他内容的授课时间。

        其实导课的方法很多,比如案例式引入、热点问题式引入、问题式引入、设计陷阱式引入等等。根据本讲内容精心设计开头,构思巧妙,体现新颖,能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及目光吸引到课堂中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启发式“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一种启发式、引导式的自然行为。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抛出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整个互动是在讲课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高级互动。

        有些教师只简单地认为一段时间叫起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就是互动了。这种刻意的低级互动,不仅没有对学生起到不断启发与引导的作用,而且还打扰了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小结”承上启下

        课堂教学结束前夕,教师应能给出一个小结,构出本节课的整个学习导图,点出需掌握的重点内容,引出下面要预习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个别教师倒是按照要求进行了小结,但是小结内容只是对前面课程的简单重复,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小结就只成为一种形式,而无任何教学效果。

        四、新教师需注意的问题

        课堂授课是一个很系统的课题,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下技巧就能完全驾驭,需要新教师根据每次上课的感受、教学效果及学生们的反应来认真思考,特别是关于下面几个问题,在今后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善。

        第一,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PPT与板书、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如何做到合理使用,能充分地各尽其效?

        第三,如何融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用激情带动课堂?

        其实课堂授课是一门艺术,不是你懂得了前面的所有技巧就可以把课讲好,每门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每节课有不同的内容,每一种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讲解方法。所以能够真正做到把专业内容高效地传递给学生,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最后呈现给学生的一定是精彩绝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刚,程卫民,刘伟韬.成果导向理念在“矿井通风与安

        全”課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6,(1).

        [2]杨坤,赵同彬,程国强.工程类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创新

        与实践——参加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思

        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4,(2).

        [3]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课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J].中

        国地质教育,2010,(1).

        [4]施小清,吴剑锋.“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数值模拟可

        视化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4,(4).

        [5]刘俊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动感”课堂教学的构建

        [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文章分类: 教育
分享到: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