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智  文  坊  学  堂
       招收小学1-6年级    初中7-9年级学生
报名热线:4001-570-585;136-0957-0585

这种家庭教育,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二维码 2

这种家庭教育,不打不骂,却容易养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以下文章来源于徐慢慢心理话 ,作者我是徐慢慢

徐慢慢心理话.

徐慢慢,“看见心理”旗下的心理咨询师。貌美如花,勤勤恳恳,陪你一起慢慢向上。

点击关注,观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图片

出处 | 徐慢慢心理话 (ID:D:xumanman-kjxl )
作者 | 徐慢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的话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

孩子是脆弱的,需要长期的呵护和照顾。而任何人都是从婴儿发展而来的,合作是孩子摆脱呵护和照顾,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

假若一个孩子没有学会与人合作,他就会越来越悲观,渐渐发展成牢固的自卑情结。

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不仅要给予呵护和照顾,更要看见孩子的“合作”需要。

倘若不这样做,当我们纯粹把ta当成“心理低龄人”,就会让孩子越来越悲观,生出自卑情结。

我明白,对于不少父母来说,既要时时刻刻照顾孩子,还要专注孩子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从父母的“预设”中走过来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沿用这一套行为模式。

只不过,做父母是一条漫长的路,陪伴孩子成长就像是在跑马拉松。

缺乏好奇,只会让我们觉得路途遥远,明明很用力却还是到达不了终点。

我们不妨放下头脑的预设,带着“好奇”去体会这场马拉松。

带着一点点的关注、一次次的好奇,旧的模式也会渐渐地产生变化。

我们也会从“内耗式育儿”渐渐成长为“好奇式育儿”。



插 画 / 兹 兹
脚 本 & 运 营 / 梁 茶
监制 / 陈毛毛、卢克
*部分观点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

来源:本漫画来自公众号【徐慢慢心理话】,徐慢慢,「看见心理」旗下的心理咨询师,貌美如花,勤勤恳恳。用漫画➕ 心理学知识抚平你的不安,微信搜索“徐慢慢心理话”即可关注。
原文标题:爸妈们,千万不要这样“保护”孩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