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智  文  坊  学  堂
       招收小学1-6年级    初中7-9年级学生
报名热线:4001-570-585;136-0957-0585

【启涵案例】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二维码 7

文/刘启涵(教育心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日前,启涵心理接待了一位具有依赖性人格的16岁女孩子。来访者家境优越,凡事都有大人代劳,独立自主性很差,非常喜欢依赖别人。因为小时候家里过于娇惯,进入学校,也喜欢听从同伴的意见,没有自己的想法。

如今尽管来访者已经16岁了,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找个伴;上下学要和别人一起走,买东西要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做作业也总想问问别人,有人陪心里才踏实。有时候,明知他人错了,也只会随声附和,就怕一语失和,好友从此离自己而去。

~~~~~~~~~~~~~~~~~~~~~~~~~~~~~

独立性是心理断乳期的重要标志,当一个孩子具备了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会确认孩子已经长大了。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自己的选择,一心只是按照自己父母的旨意行事,那么他必然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而其内心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

启涵心理(FDSP)提醒:幸福不能给予,只能自己去赢得。才智也不是谁能够施与的,只能经由自己的磨练才能获得。


一、儿童健康成长离不开独立自主

独立性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对其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一种能够自我坚持发展的内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杰出青少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成长离不开独立自主。

研究表明,有66.9%的成功者在少年时代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有29.73%的人有时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这一组数据表明成功者童年时要求独处和独立做事情的愿望非常强烈,独处为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而独立性为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不受他人影响的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通过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进行对比,发现显著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就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二、依赖性习惯导致依赖性人格

喜欢依赖他人的行为一旦形成,就很容易导致依赖性人格的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个体难以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身潜能更难以得到拓展。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对依赖性人格进行研究,并将其特征归结为下面几点:

(1)做事情犹豫不决,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难以对日常事物作出决策;

(2) 对生活或事业无助,经常让别人帮助自己做出重要决定;

(3) 即使知道别人错了,也经常随声附和别人;

(4) 缺乏独立性,很难自己单独开展计划或做事;

(5) 过度容忍,为了讨好别人而经常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6) 害怕孤独,不喜欢一个人呆着;

(7) 当某种亲密的关系中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特别害怕失去朋友或者失恋;

(8) 经常害怕被人遗弃或冷落;

(9) 被批评或没有得到表扬的时候,内心感到受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们认为,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三、儿童产生依赖行为背后的原因

造成一个人过分依赖的主要原因,常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

1.依赖型人格源于早期父母过分照顾

家庭成员过多、过分的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父母对儿童百般呵护,不让儿童做有危险的事情和活动,不让儿童受一点委屈和挫折。另一方面,当前早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偏重至于而忽视个性品质的培养,父母包揽了儿童自己所力所能及事情,于是儿童独立处理问题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就在父母的越俎代疱中抹杀了。

2.依赖性人格源于早期父母不当教育

与过于照顾相反,缺乏照顾、对儿童的行为要求过早或过分苛求也会造成孩子的依赖行为。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缺乏照顾,得不到父母足够的支持和教养,致使其正常的依赖需要受到挫折。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不能形成有关独立成功的经验,故而表现出过分的依赖行为。另外,若父母开始粗暴地拒绝了儿童带有依赖性的要求,而最终又屈从这一要求时,则会造成儿童更为严重的依赖。

3.依赖性人格源于后期父母的不放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对孩子依然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接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从而形成依赖型人格。

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措施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重大潜力,她主张尊重儿童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一旦儿童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那么深藏在TA内部的各种潜能便能充分发挥出来。

1、为儿童提供富有自主性、独立性的成长环境。

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间断的教育过程,渗透在儿童生活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事情。无论是在家庭还在学校,要为儿童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说话、做事、玩耍的自由,而不能以成人眼光和心理来干涉。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些困难,如和同伴发生矛盾、纠纷,此时家长不要马上去帮忙解决问题,而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然后再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孩子学习真正的独立。

2.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了。要相信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够学会独立,就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除了放手、支持孩子去干自己的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多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如可以让孩子到附近商店去买些小商品等;有时家长还可稍稍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开动脑筋,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孩子有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某种事情的愉快心情。

当然放手让孩子干自己的事并不是放任不管。当孩子提出一些与自己能力不相适应的要求时,或者孩子干的事情具有危险性时,家长也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任性、不听话,以后还会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耐心开导孩子,也可以将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不会产生预抗情绪。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讲究方式方法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式方法。譬如幼儿期的儿童一开始学习吃饭,洗手等等,都是当作“玩”来对待的,家长应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游戏心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

家长还要通过具体、细致的启发和直观形像的示范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比如学习生活用品怎么放更整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该怎么解决矛盾等等,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则要及进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努力。

=====================================

My title page contents